查看原文
其他

趵突泉丨最难的“选择题”​

山东武警 山东武警 2023-11-06

  

文🖊  冯  杰




“生存还是死亡,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。”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《哈姆莱特》中主人公哈姆莱特最著名的独白。

一场战疫,让我们在为无数“逆行”感动的同时,也开始重新思考如何生存的问题。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·马斯洛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,分别是生理需求、安全需求、社交需求、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我们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,没有健康的身体,如何为更高层的事业服务?

名家画廊丨陈少梅,中国近代画家,代表作品有《江南春》、《丛林远岭》等,他的作品清逸淡雅、寓柔秀于阳刚的清劲画风,于艺坛独树一帜。


但是,人不是单纯为生存而生存的动物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不是固定的金字塔,在特殊情况下可以首尾相接成闭环,那就是为自我实现而放弃生命。

在重大考验面前,生存还是死亡,无疑是最难的选择题。

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,众多医护人员不顾被感染风险请缨参战,甚至已经有多人付出了宝贵的生命,他们的选择可歌可泣。在中华民族历史上,有人杀身成仁、舍生取义,有人好死不如赖活着、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,但无论是司马迁忍辱负重成史家之绝唱,还是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,都应当是被铭记的英雄主义。

其实,影响我们选择的动机,是叫做“义利观”的东西,它决定了我们每个人如何生,可能会因何死,或者说,是否死得其所。习主席指出,要“坚持正确义利观,义利并举、以义为先”。围绕义与利的关系问题,可以串起许多前人智慧。


很多人都知道齐人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,但故事后半段却少有人在意。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“恐怕不用这样吧!黔敖无礼呼唤时,他当然可以拒绝,但黔敖道歉之后,就可以去吃,没必要把自己饿死呀!这个故事的重点应该在后半段,是告诫人们不可以自命清高、过于矫情,用现在的话应该差不多是一根筋、玻璃心。

孔子讲“先义后利”“重义轻利”,但很多人曲解了“君子喻于义,小人喻以利”的含义,使“利”污名化了,一些自诩君子之人更是“言利色变”。

马克思说:“思想一旦离开利益,就会使自己出丑。”
邓小平同志讲:“不讲多劳多得,不重视物质利益,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,对广大群众不行,一段时间可以,长期不行······如果只讲牺牲精神,不讲物质利益,那就是唯心论。

实事求是地讲,社会的利益格局公正了,才有可能出现仁、义、礼。先秦诸子中,墨子就是一个“不耻于言利”的思想家。他写道:顺从天意的人,相亲相爱,交互得利,必定会得到赏赐。社会利益格局公正,也是老子所言“道”的重要体现。老子精辟阐释了道、德、仁、义、礼的关系,他说如果在一个失序无道的社会,德定是虚假的,仁义定是徒劳的,用礼对待他人却得不到回应,只能撸起袖子把他抓着扔出,好一个形象的比喻!

虽然,社会利益格局应当公正遵道,“不可不言利”,但也不能走向“人为财死,鸟为食亡”的极端,否则又是一种狭隘短视。


几次参加野营拉练,途中要求吃野战食品,有的同志吃不惯,便自带了一些香肠榨菜作为“特殊待遇”。我军素以“两不怕”的战斗精神著称,军人这种要待遇、要享受的想法是极其危险的。军人若不能固穷、不能吃苦,如何打仗?

古今中外战史上,多少后勤条件优越的军队却打不过几乎没有成体系后勤的军队?决定战争胜负的核心要素是人,而人的差异在于胜战之意志和不屈之作风。曾国藩曾经就选拔军事人才沉痛地说过:招不来兵不足深忧,军饷不齐也不足痛哭,放眼天下,“求一攘利不先,赴义恐后,忠愤耿耿者不可亟得”,这才是最令人哀叹的。

“攘利不先、赴义恐后、忠愤耿耿”不正是我们共产党人,也即小平同志讲的“少数先进分子”对待义利应有的态度吗?“敢叫日月换新天”,是无数革命先烈“唯有牺牲多壮志”换来的,死亡孕育生命,一个人人“赴义恐后”的党,必定是一个生生不息的党。我们的誓言,不是个人前程的敲门砖,而是民族伟业的炼金炉,唯有如真金般的忠诚不怕火炼。


习主席曾告诫党员干部,“见十金而色变者,不可以治一邑;见百金而色变者,不可以统三军。”

岳飞亦有言:“文官不爱钱,武将不惜死,天下太平矣。”

那些受到处理的党员干部,哪一个不是从要待遇、要享受、相互攀比开始的。他们身缚名枷利锁,心念声色犬马,眼盯进退留转,一朝深陷囹圄,时而痛哭流涕:“我是农民的儿子。”农民何罪,受此牵连?时而大彻大悟:“我放松了思想改造,境界甚至不如一般群众。”群众何辜,遭此污名?

诚然,扪心自问,我们都面临“后院、后代、后路”的拉力,但在基本生活条件能够满足的情况下,仍然不知足不知止,就会无所不为且不以为耻。更何况革命战争年代,多少贫苦工农党员,食不果腹、衣不蔽体,依然心怀家国不惜性命。


义利观决定生死观。我们身边,还可能存在这么一类人,平时争功诿过、善谋机巧、道貌岸然、好逸恶劳,关键时刻等待观望、患得患失、明哲保身、急流勇退,这些人深信“三思而后行”,其实孔子根本就没有说过这句话。“季文子三思而后行。子闻之曰:‘再,斯可矣’。孔子只是说:不同角度思考两次就可以了,不可像季文子一样优柔寡断。

毕竟生存还是死亡,只有两个选项。


END


泉涌,上奋,声雷!“趵突泉”专栏即将上线,期待您的不吝赐稿!

趵突泉丨那些承受的生命之重

趵突泉丨“必胜之心”坚如磐石

趵突泉丨成长是对热血青春最好的回馈


(本文为山东武警原创文章,文中国画出自陈少梅之笔,转载请联系授权)


监 制:周显喆

主 编:王宜海  杨一鸣


编 辑:石   江 

校 对:杨   洋  刘   昊

投稿邮箱:sdwj_new@163.com

小编微信:love1396722561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